您可能对河池本地以下产品新闻也感兴趣
更新时间:2024-12-29 05:25:19 浏览次数:1 公司名称:无锡 新弘扬特钢有限公司
热轧,冷轧,卷板,开平,中厚板等 | 屈服值: |
---|---|
规格;0.5-450mm | 抗拉强度 |
长宽"0.5-12000mm | 耐磨性能 |
塑性 | 硬度 |
中厚钢板交货状态
容器板Q345R的交货状态说明
常用交货状态有以下几点:
淬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急剧冷却的工艺。提高材料的硬度,但降低韧性。
正火: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后,正常冷却(空气中)。
退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缓慢冷却。淬火影响,应力,均匀成分。
回火:淬火后,再加热到某一温度(低于淬火温度),保温,然后冷却。均匀成分,稍降低硬度,大幅度提高韧性。
一般来说:先要退火、正火;原热处理影响。然后淬火,然后回火。
具体而言:
控轧也就是控制轧制。
也就是在调整钢的钢板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组织的变化规律和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达到细化组织,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目的。
卷板属于钢材中板材的一种,实际上是长而窄并成卷供应的薄钢板。
两者区别主要有三点:
1、外观上,一般冷硬卷板有点发微乌。
2、表面质量、结构、尺寸精度等冷轧板要比冷硬卷板要好。
3、性能上,由于热轧卷板经过冷轧工序直接得到的冷硬卷板在冷轧时发生加工硬化,导致屈服强度增加、并残留了部分内应力,外在表现为较“硬”故称冷硬卷板。
而冷轧板卷(退火态):是冷硬卷板在卷制前经过罩式退火得到的,退火后其加工硬化现象、内应力被(大大减落),即屈服强度降低接近到冷轧前。
故屈服强度:冷硬卷板大于冷轧板卷(退火态),使得冷轧板卷(退火态)更加利于冲压成型。
一般冷轧板卷默认的交货状态为退火态。
大部分钢材都是以卷材的形式出售的。企业在购进卷材以后要经过开卷工序才进行加工,一般在汽车行业用的比较多。当然也有很多汽车行业将开卷工序外包,工厂直接使用开卷后的板材.
卷和平板差点就是一个裁剪包装
冷硬卷板是热轧卷板经过酸洗、冷轧得到的。可以说是冷轧板卷的一种。
冷轧板卷(退火态):热轧卷板经过酸洗、冷轧、罩式退火、平整、(精整)得到的。
16MNDR低温容器板运用广泛。锅炉容器板,用于制造各种锅炉及重要附件,由于锅炉钢板处于中温(350°C以下)高压状态下工作,除承受较高压力外,还受到冲击、疲劳载荷及水和气腐蚀,要求保证一定强度,还要有良好的焊接及冷弯性能。它是我国用途广、用量 的压力容器专用钢板。
锅炉容器板标准不同,钢号也不同,如下:
国标:Q245R,Q345R,Q370R,16MnDR,15CrMoR,09MnNiDR,12MnNiVR,14Cr1MoR,12Cr2Mo1R
12Cr1MoVR,13MnNiMoR,18MnMoNbR,15MnNiDR,20MnMoR,临氢容器板等。
欧标:P265GH,P295GH,P275NH,P355GH,P355NH,P355NL,P460NH等。
美标:SA515Gr60/65/70,SA516Gr60/65/70,SA285GrC,A537CL,SA662GrC,SA299A/B,SA203E/D
SA302GrC/B,SA387Gr11/12/22等。
日标:SB410,SPV355,SB450等。
德标:19Mn6,15Mo3等。
另有大量各种锅炉容器板
规格:厚度*宽度*长度:(8—300)*(1500—4020)*(5000—18800)
工程中常用的一类厚度远小于平面尺寸的板件。厚度4.5mm至25mm的钢板,成为中厚钢板。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钢板,厚度25.0-10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厚度虽小,但横向剪力所引起的变形和弯曲变形属同一量级,在分析静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仍须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正应力则可忽略。在分析动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除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外,还须考虑微段的惯性力和阻尼力矩。中厚板在机械工业中早已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高压、高温和强辐射的环境要求,工程中板的厚度有所增加,很多板件均改用中厚板理论进行分析。若中厚板位于xy平面内,在考虑横向剪力影响并忽略垂直于板面方向(z方向)的正应力情况下,中厚板受z方向分布载荷p的作用的弯曲微分方程式为:式中ω为板的挠度;t为板厚;v为泊松比;、分别为x、y方向的横向剪力,△为拉普拉斯算符;D为弯曲刚度,其中E为弹性模量。理论上可从 个方程求得ω,再由后两个方程求得Qx、Qy,然后进一步求得弯矩、扭矩。但这一偏微分方程不能直接积分,所以通常用纳维法、瑞利-里兹法、有限差分方法等方法求解。近年来,由于有限元法的发展,出现不少计算中厚板的程序,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得解答。从结果看,在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后,挠度ω有所增大,自振频率和失稳临界载荷有所降低,板件中内力的变化趋于平缓。这些变化的程度都与板的厚跨比的平方成比例。20世纪20年代,S.P. 铁木辛柯在一维梁的分析中首先考虑了横向剪切效应。1943年E.瑞斯纳将它推广到二维问题并导出了中厚板的微分方程。由于数学上仍有困难,目前中厚板理论应用得还不够广泛。